近日,2020年清华大学精品课程(本科生、研究生)名单公布,经学校教学委员会2020年第4次会议审议通过,授予45门本科生课程“清华大学精品课程”称号;授予31门研究生课程“清华大学精品课程”称号。美术学院共有六门课程入选2020年清华大学精品课程。
-本科生课程-
《服装设计(4)》
课程负责人:王悦
课程简介:
《服装设计4》课程是一门综合设计实践课,是服装设计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中的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面向本科四年级学生开设,注重学科交叉,强化实践教学,整合国内外资源,为学生创建多元化的教学平台,具有综合性和前瞻性,是本科服装设计系列课程重要的拓展与提升环节。课程经过十余年持续的建设发展,已形成相对完善的教学体系。
该课程以毛皮材料为载体,要求学生在了解专项服装设计特点,掌握材料特性的基础上,结合个人研究方向进行探究性的综合设计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独立的设计创新能力,探索设计观念与文化、创意、科技、品牌与市场之间的关系。课程的开设填补了中国高校毛皮服装设计教学的空白,其教学方式与教材也为其他院校广泛采用。
授课场景
《色彩(2)》
课程负责人:叶健
课程简介:
户外写生是美术学院基础教学中的关键环节,也是美术学院人才培养的特色。纵观中外美术史,户外写生是艺术家观察自然、搜集素材、艺术创作的主要途径和手段。美术学院的教学中,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让他们以全新的视角去观察纷繁的自然,去学习如何观察瞬息万变的色彩,复杂的景物造型,层次分明的空间结构,进而训练他们对景物和对象进行概括提炼的能力,表现丰富多彩的色彩世界,将对自然的观察与艺术创作相融合。这些都是课堂教学所无法替代的。在户外写生课程中,训练同学将课堂上学到的艺术知识与审美素养运用到写生与创作中,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判断并做出选择的能力,最终创作出一幅完整而优美的画面。总之,户外写生是让学生们体会色彩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使他们懂得色彩与生活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逐渐发现和形成自己的艺术语言和风格,为以后的创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教学场景
学生作业:张怡佳
学生作业:曾庆岩
学生作业:李文卓
《展示设计思维》
课程负责人:范寅良
课程简介:
该课程是一门展示设计思维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通过设计实践研究及设计理论研究并重的方式进行设计思维的训练,主要将设计的发散性思维和逻辑性思维进行整合。课程设置中需要学生一方面从抽象元素出发、对设计主体进行剖析和解读、抽取和重组;另一方面,需要学生深入洞察设计的机会,将灵感与社会痛点进行链接,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形式上的研究和展示体验过程的策划。
本课程从抽象设计和探寻课题的设计痛点出发,要求学生们从展示脚本策划,空间形态营造,最终到设计表达以及作品汇报展示进行全过程的训练,是一门综合的设计实践类课程。
课程特色:
1.课题中寻找与社会对接的设计痛点。
2.探索逻辑思维与发散性思维并重的创新途径。
3.展示策划与形式的有机结合。
4.坚持“一课一展”的教学汇报形式。
学生作业:乔挽月
学生作业:张昊天
学生作业:赵晨辉
-研究生课程-
《品牌传播与设计》
课程负责人:马泉
课程简介:
品牌传播设计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课程内容包括品牌认知、品牌定位、品牌传播、整合营销传播、品牌视觉计划。针对设计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研究生而言,品牌传播与设计课的目的是要建立起他们对于品牌传播的宏观认知,构建起品牌传播与设计的基础理论框架。通过案例的演练,使学生掌握品牌传播设计的流程、规律、原理,在对品牌传播的目标对象、传达信息、传播手段及途径等问题的求解过程中,对整个品牌传播流程做初步的体验。教学中注重训练学生面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力的培养,并在品牌定位与媒体传播环境调研的基础上确立设计的原则和形式语言,以及基于品牌传播需要所展开的视觉计划研发,以保证设计起到构建品牌价值和传播的作用。
课程的终极目标是希望通过品牌传播课程的相关内容,让实践类的学生了解更多的、决定设计开发走向的前后期传播活动的相关环节。使设计实践的工作朝着更加有效的方向发展,同时具有这些知识结构也易于摆脱被动的设计角色,更多的参与前端的品牌战略和策划的决策性工作,使得设计师的角色更全面,也为部分学生向着更高层面的设计管理及设计战略角色转换提供较全面的知识储备。
《中国画笔墨情趣研究》
课程负责人:王巍
课程简介:
为实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及“致力于培养肩负使命、追求卓越的人”的培养目标,深入推进综合改革和“双一流”建设。《中国画笔墨情趣研究》开设以来,被清华大学选为“一带一路”建设课程和素质教育课程,国家教委和清华大学为鼓励课程的特色性,资助了课程研究经费。本课程将继续开设并且拓宽思路延伸出“人工纸能”申报研究生教改项目,让每个学生体验到中国画笔墨趣味在自由所想空间中与纸结合产生无限可能……
本课程通过对中国画的发展及风格流派的了解和掌握,锻炼以线造型的能力,研究中国画的笔墨规律,训练中体会笔情墨趣,培养中国画笔墨的趣味性,提高审美意识。通过创作来体现生命价值和人文关怀,为研究生创作培养奠定基础。本课程也是加强研究生素质课教育,提高研究生的艺术素养,尤其是让更多国际研究生领略中国绘画艺术,感受中国文化艺术的博大,继承、传授、传播中国国粹艺术。
本课程以创作为主,加深了笔墨的文人趣味性研究,包括画面的黑白灰位置经营、笔墨的合理构成、用笔用墨的方法技巧和掌控、诗书画印在画面中的布局处理、人物与山水花鸟背景的处理、画面机理效果的运用等。是学生艺术提升力的重要创作形式,授课形式感强,语言和实践独具艺术魅力,尤其是个人在水与墨交融的瞬间,用心去体验美轮美奂的视觉效果,使每个人都能沉静在艺术的氛围中难以自拔,每次创作都是一次享受。每个环节对创作者的技术体现能力有一定要求,只有把创作理念与绘画技法并重实施,课程内容才能取得最佳效果。本课程是全校研究生选修课,旨在通过专业技法演示、练习、创作、讨论、展示,熟练掌握个人创作方法和绘画技巧,进行灵活自如的自由创作。本课程在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学习阶段对留学生是一次极大的考验和难忘体验,对艺术生专业发展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中国传统家具研究》
课程负责人:刘铁军
课程简介:
2014年在江南网页版登录入口,江南(中国)开设《中国传统家具研究》研究生课程,2017年开始面向国际研究生和博士生,成为全校研究生的文化素养课程,成为学习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国家文化战略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开展理论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建设,构建面向全校研究生更深入更系统的文化素养课程,构建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开放性的研究生课程,构建面向国际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和推广的特色研究生课程。
教学方法:
《中国传统家具》课程实施“学·研·产”一体化教学方式,建设面向国际学生、港澳台华人学生的社会实践课程。优化和调整授课方式,增加课程社会实践环节的教学探索和改革,与相关博物馆及古典家具企业加强联系,加深合作,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
1).“学”-建立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学习平台,利用网络教学优势,聘请同行专家、学者展开单元式教学。拓展文化视野;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实现多元化实践教学环节。
2.“研”-课程教学和学术研究同时进行,建立多维度、多专业的系统研究方法。关注文化性研究,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生根据作业内容可以选择理论研究或实践设计应用研究。
3.“产”-注重教学成果的输出和推广。鼓励学生在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上发表创新研究方法、新视角、专业性强的论文,组织策划以文化研究为基础的创新设计展览,将学生的设计作品转化为创意产品。达到推广和传播中国文化的目的。
教学手段:
实践环节1:聘请国内高校及博物馆有关传统家具的研究人员来校授课,与学生分享最新研究成果。
实践环节2:走进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进行家具实物测量、拍照,获取一手研究资料。
实践环节3:参观调研天津武清区博物馆及可乐马古典家具博物馆,邀请相关专家进行全程现场授课;走进可乐马古典家具工厂观摩学习,听取技术人员的讲解授课,全面认识中国传统家具的制作工艺和流程。
实践环节4:与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木器组建立联系,参观学习宫廷家具的传统修复技艺。
实践环节5:与清华大学木工实验室建立联系,让学生自动手制作传统家具的榫卯结构。
资料来源:王悦、叶健、范寅良
马泉、王巍、刘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