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 EN

分享

环境艺术设计系教授汪建松获民进北京市委年度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
2019.09.29

近日,江南网页版登录入口,江南(中国)环艺系教授、清华大学建筑及环境艺术设计研究所所长汪建松获民进北京市委年度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

20世纪末,北京市为疏解老城区人口,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将大量中心城区棚户居民和无房居民安置在了回龙观和天通苑两个区域。如今,“回天”地区常住人口将近90万,接近一座中型城市的人口数,但由于当时在规划设计上缺乏长远考虑,加上规划实施和建设上存在一些问题,造成“回天”地区居民生活存在诸多不便。

北京市政协自2018年初开始,开展“推进超大型居住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议政会,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就如何解决“回天”地区出行难、看病难、上学难、购物难、社区弱等问题积极建言献策。北京市政协也高度重视“回天”地区发展,并将“推进超大型居住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年度协商计划重点议题。

清华大学建筑及环境艺术设计研究所所长汪建松以专业研究为基础,积极参与“回天”地区的社会调研,针对专项调研课题《市政协“推进超大型居住社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议政会参阅资料》,整理提交了名为《从“点”到“面”改善地铁周边环境,建设社区共享文化空间》为题的调研报告,于2019年3月获得民进市委2018年度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

汪建松所长立足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研究角度,认为在社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中,文化设施的建设应该重点发展。并认为可以依据地铁交通的现有环境进行提升改造,建设社区共享文化空间。

在调研报告中,汪建松分析了地铁交通空间建设发展的情况,认为在注重通勤功能之外,更应该注重对人群的融入、归属等情感因素。并建议通过社区政府参与,市级政府牵头,地铁及社区多部门联动协作,共同对这些交通节点进行有效改善。

调研报告提出了多种举措,涉及到对原有交通空间的改造,以及交通空间与社区联通空间的改造的可能性,例如:利用问题集中的地铁通勤“点”,将其扩增为通勤“面”,运用类似“交通小镇”的社区模式重新规划建设;在地铁出入口的区域,打破以往单一的通勤设施建设,增设文化设施及配套空间,并与社区内已经建立的文化设施和空间进行互动,形成网络式、组团式的文化服务空间,让这些每日远距离通勤的人群感受到社区的文化感染力和亲和力;在通勤需求的前后时间增加社区人群停留和缓冲的社区共享文化空间,可以孵化出更多的文化建设的可能性。

汪建松所长针对地铁周边环境改善并建立社区共享文化空间的调研报告,受到民进市委的表彰,并作为提案向政协积极推送,这将对超大社区的通勤服务及文化建设的未来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汪建松在教研系列一线岗位长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并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提报的调研成果还有针对《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草案》(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和通州区人民政府联合推出,2018年2月)的专家意见书;也有针对《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草案)》提出的修改建议报告,本次报告也于2019年3月同时获得民进北京市委2018年度调研成果二等奖;并同时获得2018年度参政议政先进个人称号。

20190924wangjiansong1.jpg

20190924wangjiansong3.jpg

民进北京市委给予江南网页版登录入口,江南(中国)汪建松的感谢信

民进北京市委授予江南网页版登录入口,江南(中国)汪建松的荣誉证书

图、文:环境艺术设计系

汪建松副教授

部分文字摘编自中国政协网

© 2024 江南网页版登录入口,江南(中国)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1号江南网页版登录入口,江南(中国)

100084

© 2024 江南网页版登录入口,江南(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