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服务型制造
工业设计已经成为服务型制造的重要方向之一,服务型制造创新设计能力的提升是政策关注的重点之一,创新设计能力提升就是要推动设计、服务、管理、工程的高度融合。
图片来源/新华社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实施制造业设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2016年,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国家发改委和中国工程院共同发布的《服务型制造发展专项行动指南》也明确把“设计服务提升行动”作为四大主要行动之一。这表明工业设计已经成为服务型制造的重要方向之一,服务型制造创新设计能力的提升是政策关注的重点之一,创新设计能力提升就是要推动设计、服务、管理、工程的高度融合。
工业设计服务的发展现状与挑战
随着全球服务经济的发展,国际头部企业在创新设计观念上基本上完成了对“工业设计”创新组织机制的提升,为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服务型制造转型升级实践提供了较为充分的参考。
我国的设计升级起步于2008年前后,国内一些互联网企业和设计机构开始把服务设计的概念引入到产业创新的实践。以金融服务为代表,中国银行运用服务设计改变现有银行服务的传统落后模式,有效提升了银行的服务环境和质量;腾讯、阿里和新兴互联网企业都是基于服务设计思维下的服务模式创新。近年来,服务设计已经被健康、金融、地产、旅游、交通、运输、商业以及公共服务等各行业领域所逐渐认识和接纳。
但也面临一些挑战与难点,比如企业认知需要提升。以用户为中心、以价值为导向的设计思想要求产品、信息交互、环境等设计门类的交叉与整合,打破传统的人才培养机制。更重要的是,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设计思维与创新模式超越了制造经济时代的思维范式,开始深入产业管理的领域,直接影响着企业组织的战略思维乃至政府机构的服务决策与创新。在多学科交叉、系统性、创新态度等方面,服务设计与服务科学表现出了许多的共性,也面临着来自传统思维范式的挑战。而我国在多学科交叉、系统性和创新态度等方面处于启蒙阶段,大部分企业和地方政府对设计创新的认知还停留在制造范式之内,需要国家政府层面的大力支持与引导。
再如设计能力需要提升。设计战略(Designstrategy)的工作涉及到企业如何向用户提供价值的问题与策略,它显然不仅仅是产品计划和产品战略问题,而是更加关注用户价值的发现、用户价值的实现模式以及持续的价值创新等问题。设计战略问题已经超越了传统设计管理的范畴,触及到企业战略的核心层面,即价值创新模式与组织创新模式的问题。
工业设计服务提升的条件
从基础条件建设来看,在服务型制造语境下,工业设计服务提升可围绕以下三个方面着力:一是促进设计创新人才资源结构调整,加强创新型设计服务占比。由于我国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的设计教育观念整体相对滞后,设计创新人才的培养与产业需求脱节,同时,设计人才开始呈现知识老化现象,造成新经济环境下设计创新资源的短缺,各地方政府应积极着力调整区域创新资源发展结构,加强对符合区域功能定位的服务创新产业和环节予以细分支持。二是升级设计范式,填补服务型制造“顶层设计”的空白。尽管我国在“产品级创新”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服务级创新”一直进展缓慢,其根本在于创新思维范式的局限。要升级创新范式,一方面应发挥全国创新引领城市的作用,促进创新资源有效聚集的生态,促进高端产业人才和资源的集聚,使创新发展能力可持续增强。另一方面,针对国家、政府和社会公共服务创新的需求,解决创新资源和能力不足,创新资源结构不完善的问题,亟须填补平台级战略创新资源,以丰富产品和服务创新科研资源,增添创新创业新引擎。三是加强国际设计资源合作,服务国家创新战略。相对于国际创新理念和水平,国内创新机构小而散,产业支撑能力不完整,获得支持也较少,缺少与国际水平相应的专业平台,难以对战略级创新提供有力支撑。应鼓励、支持和加强对国际创新资源的整合,服务于国家创新战略,衔接国家科技创新发展的总体规划,为未来可持续发展增加更多的路径和可能。打造战略级功能定位的国际级创新聚集区,以创新驱动促进社会产业发展,并形成服务与创新研发要素集聚、服务链条完善的平台体系。
从共性技术开发来看,需要突破传统认识和设计思维范式的挑战,深入产业创新管理领域,加强建构与开发在多学科交叉、系统性、创新文化等方面的共性技术,直接影响企业创新资源的组织和决策。一是设计战略计划必须积极促进对新技术的采纳。新技术始终是价值创新活动中最重要和最有力的资源。二是客户价值的发现机制。基于用户的价值来对企业价值进行创新和设计的问题是设计战略的核心问题。三是用户研究技术和大数据。四是价值网络和服务系统的建立。五是服务模式向商业模式转化的机制。
加快工业设计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了“以创新设计为重要桥梁,促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总体目标。政府主管部门与企业在以服务型制造为导向的工业设计服务推进中,首先面临的是对设计范式认识的挑战,其次是人才资源的挑战,再次是创新组织形式的挑战。迎接挑战的前提是需要认识到在服务型制造中产业系统和产品的“软化”趋势。
建议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工作。
一是开展国际交流,组织国际服务型制造博览会等设计活动。在医疗与健康服务、文化与旅游服务、地产与社区服务、金融服务、城市服务、交通等行业,从重大基础研究、重点领域攻关、先进创新技术应用系统等几个层面上集中展览展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科技成果,并实现自助导览、服务体验等功能,进一步打造全球高端核心技术及先进成果示范应用最集中的园区。
二是建设国家级以设计思维为核心的跨学科创新平台。汇集一批在产品设计、信息与交互设计、空间与规划设计、服务创新设计领域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顶尖人才及团队,以国家、政府为主导,市场需求为核心,通过对创新资源的整合布局,打造一条功能最先进的服务创新产业支撑平台,建设产业级创新孵化服务体系。
三是搭建产业级服务型制造设计创新集群。依托学科交叉的跨界融合创新平台,打造以产业创新(如:大健康、新金融、新零售、文旅融合等)为导向的、以高端创新设计机构为代表的产业创新集群,并实现产业集群间的联动发展、协作配套、协同发展的格局。
四是搭建基于知识产权保护的设计成果转化平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知识成果转化,为协同创新、成果孵化转化提供源头活水。努力改变不同行业、领域的观念落后,资源效率低下,转化成本高的问题。加速以服务(而非产品)创新为核心的科技成果落地,可有效推动服务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产业协同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此外,企业应尽快从产品设计向服务设计和设计战略的范式转变,提升四项设计能力。
一是市场业态和发展趋势研究能力,包括用户研究、行业政策研究、新技术动态以及行业相关软硬件技术和资源的研究。
二是服务价值系统分析能力,包括产业价值网络中利益相关人的网络梳理和搭建,以及价值网络中利益相关者介入平台的搭建。
三是服务创新与设计和服务模型建构,包括服务创新概念的创造和验证,服务体验的设计和验证,涉及服务质量提升、服务的可介入性和服务的效能。
作者王国胜系江南网页版登录入口,江南(中国)副教授,本文发表于:中国经济时报2020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