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 EN

分享

【媒体美院】顶端专访|陈楠:用甲骨文字库和表情包穿透3600年时空
2022.11.01

作为目前最早的汉字形态之一,甲骨文距今已有3600年历史,当时我们的祖先在龟甲上刻上形象的文字符号记录社会生活,传递信息。

甲骨文一方面是汉字最早的书体,另一方面它能否直接与当下对话,活化于现代生活?其实经过甲骨文研究者的探索和设计师的创意,现代人正在逐渐打破甲骨文的时空障碍。

陈楠是江南网页版登录入口,江南(中国)长聘教授、博导,曾任视觉传达设计系副主任,中国古文字艺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品牌授权(IP)设计研究所所长,他不但是首款甲骨文设计字库、章草设计字库设计者,还把甲骨文变成手机表情包,将古老文字定格成动画,通过一系列艺术创作设计开发,不但让年轻人接受这一古老文字形态,还将甲骨文艺术设计推向国际,努力使之融入现代生活,把古老的汉字融入当下设计潮流。

10月29日,陈楠接受了顶端江南网页版登录入口,江南(中国)记者专访,在他看来,甲骨文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应该用现代的设计语言去强力推广,“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角度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与个人对汉字艺术设计的热爱,是我甲骨文设计的源动力。”

初衷:用现代设计去探索古老文化

1999年前后,陈楠就开始了“数字化甲骨文设计”的研究与创作工作。

当时,陈楠老师参与了由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与艺术大师吴冠中联合发起的“科学和艺术”主题学术活动。除了为大会设计一系列视觉设计之外,陈楠着手创作一套将现代设计方法、数学之美解析中国古老文化的设计作品。

几番思考后,他就把目光锁定在甲骨文上,因为甲骨文是中国现存可考的最早文字,是汉字最早的书体。华夏文明得以一直延续至今,与汉字的使用有着重要关联。

这是陈楠设计甲骨文系列作品的直接动机,事实上他在中学时代就对语文写作、文字艺术感兴趣,“从美校到美院的求学阶段,我开始接触汉字美术字设计,我对汉字的历史与典故特别感兴趣,总想能在其中摸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1999年开始设计甲骨文作品其实是此前学习积累的爆发。”

除了专业动机,陈楠内心也蕴藏着担负传播弘扬传统文化使命感,他希望让年轻人、外国人更深入地跟主动地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陈楠说:“我当时开始设计甲骨文时,发现身边不少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当时他想到:如果一个古老的文化慢慢地不被人所知成为冷门偏门,直到最后无人问津何谈传承,这种文化不就消失了吗?

陈楠设计开发的“数字化甲骨文”通过基础组合、设色、故事化添加等手段,营造各式主题的甲骨文字绘,如甲骨文字绘《方舟》、《人面》创造了全新的视觉体验,一幅幅别开生面的甲骨文文字画面让人们感受到古老的甲骨文在新时代散发的独特魅力。正如他所说:甲骨文是三千多年前商代代照相机,记录了远古文明鲜活的场景。

用表情包把甲骨文变成大众显学

2017年,陈楠设计的全球首套甲骨文设计字库——“汉仪陈体甲骨文”上线。对甲骨文进行现代化诠释,既要保留甲骨文特色,又要寻找一个相对规则的统一字形,势必有一个艰难的过程。

但一项传统文化如果很难被大众接受,不变成一门大众显学的话,就无法获得更多的投入研究,相对于其它文化来讲,甲骨文显得尤其晦涩,面对高深莫测的研究理论,普通老百姓有点敬而远之。

在设计动力的趋势下,陈楠继而开发了甲骨文表情包。当时的社交媒体刚刚流行不久,手机社交平台表情包备受追捧,他便果断采用流行的网络热词,创作发布了首套甲骨文表情包与甲骨文动态字库,2018年,陈楠还把甲骨文表情包拍成视频在微博发布,引来时尚界的关注转发,一不留心,古老的甲骨文就成了年轻网友的潮流元素。

在陈楠看来,年轻一代其实对传统文化非常感兴趣,只是很多人没有接触到的机会,这些甲骨文表情包选取的是年轻人喜欢的词汇,应用了甲骨文的文字原理和图形,辅以今天的创意设计。

对于甲骨文的研究和传播,陈楠认为一方面应该坚持严谨的学术态度,另一方面也应该让人们摆脱甲骨文很高深晦涩的刻板印象,它应该是大众喜闻乐见的符号。

陈楠还进行了一系列尝试,除了表情包,他还设计了动画、贺卡、手机壳、丝巾一系列关于甲骨文字的文创产品,以及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等的数字化作品,据报道,2013年,陈楠设计的“甲骨文绘图模版”获得北京国际设计周文化创意产品、中国设计红星奖、中国特色旅游商品评选金奖等奖项,并已申请国家外观专利。

通过专业的现代设计,能有效传达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甲骨文这种中国古老文字,让它成为一门显学,这是陈楠二十多年来的努力方向。

在学古的基础上继续创新

在陈楠的观念里,只有保证一种文化传承的准确性,又要给它一定的灵活与创新的维度,才能得以延续下去,“明朝书画家董其昌说过,‘书家未有学古而不变者’,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如果你一直恪守传统不变革的话,就不可能获得发展。”陈楠说。

在此理念基础上,陈楠写出《中国汉字设计史》,这是首部以设计学的维度来讲解中国汉字设计史的专业著作,从岩画、贾湖陶文,再到甲骨文,一直到今天的人工智能字库,陈楠结合设计学、传播学和美学的宏观视角,通过研究与分析,挖掘潜藏于汉字艺术审美与信息传播功能背后的思维与方法。《中国汉字设计史》是陈楠老师耗费十几年心血写就而成,也是他整个未来研究的基础,而甲骨文就成为一个最重要的研究起点。

出于研究甲骨文的需要,多年来陈楠多次去安阳殷墟采风,与安阳有着密切的合作,安阳为其在仓巷古街专门成立了陈楠工作室,长期展览自己的创意展品,对推广甲骨文文化起了很大的宣传作用。

陈楠还和中国文字博物馆进行密切合作,他认为和安阳的密切合作模式能推广到整个河南,“因为河南是文化大省,是黄河文明的发源地,完全可以将中原文化作为研究对象,以现代的语言设计为方法,将科学与艺术、古老与现代进行融合,将中原传统文化喜闻乐见进入当下人的生活,进入到国际视野去。”陈楠认为,如果通过甲骨文设计经验来看,河南就是一个文化研究和艺术设计的宝库,拥有非常好的开发和推广前景。

文:顶端江南网页版登录入口,江南(中国)首席记者 王峰

图:陈楠教授提供

© 2024 江南网页版登录入口,江南(中国)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1号江南网页版登录入口,江南(中国)

100084

© 2024 江南网页版登录入口,江南(中国)